上一篇

大宗商品专题研究:现货、股票、期货的三重境界

下一篇

【申城论剑】“论道——绝对收益投资”圆桌交流

分享

【申城论剑】“资管新规下的业务格局变化”圆桌交流

2018-11-25 13:35:35    新湖期货    
圆桌交流--资管新规下的业务格局变化

在下午的“资管新规与资管业务发展”分论坛进行了“资管新规下的业务格局变化”的圆桌交流,交流环节由华安基金专户量化总监何移直主持,上华安基金专户量化总监汪圣明、兴业银行资产管理事业部副总裁汪圣明、华宝证券任资产管理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兼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曾杰、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资产管理部执行总经理郑海洋、和逸金融董事长林华、新湖期货财富管理中心总监林惜参与圆桌交流,以下为交流内容:

11.png

12.png

主持人:感谢严总的精彩发言,论坛的主题演讲环节就告一段落了,下面,将进入圆桌交流环节,由我继续担任主持人。我们这次的圆桌交流主题是:资管新规下的业务格局变化。

下面,有请:

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 汪圣明

华宝证券资管部总经理 曾杰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执行总经理 郑海洋

和逸金融董事长 林华

新湖期货财富管理中心总监 林惜

各位嘉宾来自资管行业不同的子行业,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很丰富,头衔差不多,每位嘉宾花一点时间,一分钟之内对自己所在的单位做的事情,自己的职责范围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汪圣明:

谢谢何总,感谢这次会议给我们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刚才主持人已经介绍过了,我是来自于兴业银行,目前在兴业银行总行资产管理部工作,过往几十年的工作经验都是在中国的金融市场里面,与这个市场一起成长。

兴业银行大家都应该比较了解,尽管是一家商业银行,但是实际上我们做了很多中国的金融市场上十多年以来市场化的事情,当然有很多事情大家评价不完全一样,但是我们的感觉,这个过程我们银行自身也好,对整个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也好,它的推动作用还是很明显的。

我听了前面几位嘉宾的演讲,好像都或多或少聚焦于资管的转型,不可避免谈到银行资管子公司的事情,实际上我们现在兴业银行和其他全国这些大型的银行一样,都是在考虑这个事情,包括业务的转型,理财子公司的申请等,这些都是大势所趋,期待今年明年会有一些明显的进展,我先简要说这这些。

谢谢大家! 

曾杰:各位下午好,其实我去年坐在这个分论坛的时候还是以私募合伙人的身份坐在这里,今年到了券商资管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华宝证券资管做的事情,券商资管的业务大家比较清楚,就是做私募类的业务,固收、ABS,华宝证券资管部有一个比较大的特色,我们有一个比较强的FOF团队,我们现在管的是关于量化投资的FOF,这个还是比较大的。

因为我们华宝证券对理财产品的研究,我们那个研究所负责在整个行业里面算是一面旗帜,我们现在华宝证券一介绍,大家对我们的基金产品的研究是比较认可的,我们秉承研究的支持,把FOF的量做的比较大,同时我们布局公布FOF,因为现在来看,目前要对接银行的理财资金的话,投向私募的FOF,银行的合作比较难开展,有可能要等理财子公司落地以后才能做相关的事。我们母公司对FOF的支持力度很大,包括最近还准备成立一个专门的子资金,专门孵化一批新的量化FOF,尤其现在来看各监管口也松口了,对于利率衍生品有进一步放松的期限,我们也在进一步布局这块。

关于资金今后怎么投,我们待会儿会有讨论。谢谢。

郑海洋:大家好,我叫郑海洋,我在中金公司资产管理部做执行总经理。谢谢大家!   

林华:我今天过来是学习的,听了一天的会学习了很多,资管的种类很多,我非常专注在很小的领域里面在研究,就是ABS,资产变化这块。

从研究报告数据建模,投行、债券等投资的概念,一个比较有趣的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开发了一个计算机的语言,国内所有大概5万多亿ABS模型我们建的,一二十万的用户,有些做ABS的看过。很小的一个领域。

林惜: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我们新湖期货主办的每年一届的申城论剑,我们办了10年了,我是在新湖期货的财富管理中心,实际上就是我们的期货公司的资管部,从2014年底期货公司拿到一对多的牌照以后,整个期货行业才加入到资管的队伍里面来,我们处在学习的阶段,是一只资管新军,我们在努力的地融入到资管的氛围里面去。

因为期货行业是为实体经济做一些风险管理的建议,和一些经纪的业务。我们后期通过对资管的一些理解,对资管队伍的建设,我们希望能让期货公司的业务显得更加立体或者有新的利润增长点,我就讲这些。   

主持人:时间我们还有,我们几位嘉宾聚在一起也是机会难得,尤其是我们来自不同资管的子行业,刚才华宝的杨总有PPT没有进行详细的解读,我们今天有银行资管、券商资管,还有私募基金的工作经历,我本人来自公募,还有期货资管,原来一位嘉宾是来自信托的,我们的代表比较丰富,接下来我想问一下汪总,我们很多人觉得资管新规实行了以后最大的收益者就是银行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感到非常兴奋,你觉得现在是不是银行大发展的机会,或者公募越来越困难了,是不是要考虑转行了。

汪圣明:现在来看好像是相反的事情,最大的受益方应该是公募基金,受到负面冲击比较大的应该是银行理财,但今天何总这么一说给我们很大的信心,说明大家对银行理财还是挺有信心的。

我是这样看的,资管新规这个事情大家讨论的很充分了,非常充分了,早在新规发布以前, “427”新规发布以后,720政策微调以后,以及各个监管的子配套细则出台后,对资管业务监管政策的讨论一直在进行。总体上,资管业务今后怎么样发展,大局已定。大局是什么大局呢?从银行理财来说,就是从以往银行的影子向客户资产管理转变,这个方向是不可逆转的,转型的过程之中,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即银行以往赖以大规模发展所蕴含的核心竞争力,是需要延续下来发扬光大的。其中有一点,我个人感受很深,就是怎么样向我们的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产品。

过往几十年的实际情况是,从理论层面、监管层面来看是很好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就是买不出去,发展不起来,老百姓不买账;而银行理财产品则获得了客户青睐,规模快速发展。

银行理财要创设产品,首先要看看客户需要什么产品,而不是自上而下推出一个东西,看起来是很美好,但实际上不能够满足我们客户最基本的资产配置的需求,对风险偏好的需求,对收益的需求。

银行的产品有什么特点呢?我觉得它的特点也很朴素,它就是一个特点,我们中国老百姓对风险不是那么厌恶,也不是那么偏好,它对收益要求不那么高,但需要一个稳定的收益,对波动有一定的接受度,但是不能接受大幅的波动,产品供应要有一定规模,不能总是小而美。把这些结合起来考虑,就形成了银行理财的产品策略,这是当下国内资管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如果要求所有的公募资管产品都转型到公募基金,包括银行理财在内的各类资管机构,其实质是在管理人主动管理的同时,客户需要每天面对净值波动,每天都要接受市场对其人性的考验,这种产品形态是很难切合现有中国理财客户基本盘需求的。理财转型,首要的是做好产品创新,产品创新要不唯监管、不唯理论,而是唯客户需求。因此,在资管核心竞争力之中,投资管理固然重要,销售也非常重要,信息技术系统更重要,但都要以合适的有竞争力的产品为基础。

谢谢。

主持人:谢谢汪总,兴业银行也是一个大行,汪总比较谦虚,我们做大资管的子行业,尤其是公募或者券商、私募压力更大一些,郑总说一下从券商资管,今年的《新规》推出以来,规模压缩了,通道什么的都不让做了,您讲讲作为券商资管现在面临的压力以及今后竞争努力的方向。

郑海洋:先声明一下,我的发言只代表个人,不代表任何机构,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大家参考指正。

刚刚汪总说了很多从银行客户方面考虑的需求。产品要满足大家的投资需求,中国最朴实的就是保本。考虑到资产新规的实施大概率不可逆转,我们更多是考虑如何做合适的净值型产品,所以从我们这个角度上观察到的一个现象给大家汇报一下。现在卖的比较火的产品叫结构化存款,其实从2016年开始就已经在卖了,这个产品在替代保本型理财。这个结构化存款产品其实有两层资产,第一层是债券或者类债券的产品;然后拿出债券的一部分收益用来购买期权,可以是场内期权也可以是场外期权,这个期权的标的物可以非常多样化,可以是股指、商品、外汇、原油,这个期权就是第二层。这个期权通常代表着投资者对挂钩标的的看法,比如说看原油看跌可以构造一个沽空原油的期权。这个结构化产品主要收益来自于什么?还是来自于底层债券,只有当投资者对标的的看法得到实现以后,才可以获得期权价值提升带来的超额收益。所以这个产品的特征是什么?基本上给你一个固定收益的保本,同时让你的投资预期的观点得到实现的时候,给你更多收益的惊喜。这个产品现在受到很多原本属于银行预期收益型产品客户的青睐,或者做为大家普遍的从保本型到净值型转换的过渡替代型的产品,这类产品最近规模增长的比较快一些。

说到这个产品,我们作为投资人来说,要揭示可能的风险有三点。第一,底层资产是债券,债券有违约的风险。第二,因为购买的期权如果是场外期权的话可能有一个对手方的履约风险。第三,因为政策方面不确定性,将来可能会有一个针对结构化存款细则的出台,看对这种产品怎么发展,就是监管的意见。这是一类产品,适合现在从保本型到净值型转化的客户需求。

第二类产品,更多从配置型角度来看,可能是做指数增强的产品。我们的股指从历史上来看现在估值处于低位,同时期我们跟其他国家的股指来比也不算贵,现在做增强的话,长期可能会比刚刚说的结构化产品带来更高的收益,这样有助于缓解银行理财产品对收益的需求。

谢谢。   

主持人:谢谢郑总分享他们重要的产品策略。接下来的问题问曾总,我知道你现在在券商资管做的非常有特色的FOF,你原来在私募做过,我想先让您谈谈对私募机构,因为我们有很多做私募的兄弟们感觉到风雨飘摇,压力比较大,你感觉资管新规发布以后,私募机构的压力以及以后如何竞争。

曾杰:这个问题2017年就显现了,2017年我看到资管新规第一条、第二条比较重要的条款,2017年草稿的时候提了持牌机构这个概念,我原来做私募的时候,大部分资金以外为主。属于银行这条线不能合作以后,私募的合作路窄了很多,如果仅靠券商或者其他的代销机构来做,很难起来。

虽然现在说私募有十几亿的规模,我们分析下来,很多私募的钱要么是股东的钱,因为那个时候私募大发展,很容易,很多实体企业反正我自己的钱要管,干脆拿到牌照自己管,真正对外募集发产品的私募机构也就几百家,所以2017年我看到第一稿文件的时候我跟银行说以后怎么办,他说以后代销,代销可以做的,委外今后确实不好搞,尤其是时间推到现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我跟几个银行关系比较好,问债券委外怎么办,跟私募的就不做了。他们认为私募小而精的体系,包括对发债体系的调研是认为能够做出来他们想做而做不了,但实际上,2017年,尤其是2018年信用下沉策略比较深,银行也在反思债券有没有必要交给私募去管,基本上往回收。

我们现在跟私募做债的兄弟交流,大家在痛苦煎熬的过程中在想,我说私募委托没有办法给我的话,我今后怎么办,银行说你做股票量化,因为他认为这两块在私募行业可以做出超额业绩的。从总体来看,这块相对于公募基金明显认为公募做的比私募好,还有一块是股票量化,我们今年华宝证券下面几个FOF做的比较好,因为今年还是以量化对冲为主,年化有7%左右的收益,今年来看是很好了,相对银行普遍债券的委托来看,这个绝对收益这块还是有比较有价值的。

私募我觉得现在要逆生存的话,股票跟股票量化制的策略,做一些差异化的策略。2017年第四季度很多各种论坛在讨论资管新规变化的时候,很多银行也说委外肯定要做,银行整个投研特系跟机制不能留住一些特殊人才,我说的特殊人才就是多投策略的人才也好,他们今后对这块的策略还是要通过委外实现的,还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私募现在来看的话,我觉得整个分化还有一个比较严重,因为银行能合作的也好,平台管理的很严很严,我们现在跟银行谈代销FOF,代销的FOF可以投的,很多银行说我代销你的FOF,你投的下面的头部也要进来。这个很严了,即使你以FOF投的思路也要进我的名单,我们发现规模5-15个亿或者20个亿以下的,银行要求很高,规模很大,我们认为边界的收益掉的蛮明显的,这块我觉得私募确实挺难,即使我们做FOF,现在我们帮他们做了背书,有一家大行确实比较开明的,从专业性的角度,既然我把华宝证券的FOF落到我名单里面了,我就不管你投什么了,目前这么多行,十几家大行跑下来,唯一一家大很敢这么做,其他行还是保守的。这是一个策略。

其实我的转型,很朋友也说,这个转型,一个是时机一个是产品。我在私募大发展的时候,从公募基金跳到私募行业,去了私募从个位数干到快300亿,规模翻了20几倍,刚好赶上市场大发展,那个时候我印象比较深,尤其是2015年下半年,2016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去北京跑了一圈,基本上钱就能够来很多,现在去北京跑一圈,银行先说自己的困难,我说没事。这次资管新规从短期对银行的冲击特别大,我在2017年去银行,那时候MPA考核,那时候意识到银行的资管流动性是个很大的问题,银行原来配的资产比较长,整个MPA考核肯定挑流动性比较好的。那一波幸亏我们有国债对冲一下,到了2018年,这个完全没有办法了,怎么说呢,现在去各家银行,大行还好,整个来说我们2017年那时候判断,今后有钱的机构还是大行,大行晚点。

接下来整个资管新规新的格局就是,产品和客户之间压的很紧,距离很短,客户会直接看到产品的情况,你有更多的募集网点募集资金,这是今后最大的优势。夹在中间的一些小行就很难了,我们2017、2018年定的策略就是“抱大腿”,另外对于股份制银行,我们那时候很矛盾。发现他们的主动管理能力很强,一过去他们说我们这个能做,那个也能做,我银行最深的是光大银行,在线我们蛮专业的,量化策略我们也蛮专业的,FOF我们也蛮专业的,各方面很强,所以我们找规模比较大的资管,本身网点比较多,资金能够持续提供。

另外找一些算是第一梯队的成商行,规模也在千亿规模左右,但是它整个所处的区域也好,其实也是缺乏人才的储备也需要有委外的需求做这个事情,锁定这两个机构做这个事情。在市场缺钱的时候,还是有业务的增长。

对于今后私募机构怎么办,我现在蛮迷茫的,这是我退出私募回到券商来搞,这是很多前辈的劝告,以后在私募真的没有办法跟你做,要么去券商我还继续跟你做,这个确实有困难,也不是打击大家。

主持人:谢谢曾总比较坦率的分享,私募我相信,你看银行资管子公司里面也提出里了,还是给我们私募留了一个空间,曾总提出了一些策略,这些策略是我们协会倡导大家做的尝试,有些机构做的还不错。

接下来问一下新湖期货的林总,作为期货资管,市场规模现在虽然成长的不是很大,资管新规下来以后,这样一个细分行业会有哪些机会?

林惜:资管新规从推出到中间的过程我们都充分参与了,参与做一些论证,参与征求意见,当然这些意见最后变成了保留意见。我们觉得,资管这个行业应该是存在了很久一个非常大的行业,期货的资管牌照实际上是2014年底我们有了一对多以后,我们才是真正的加入了资管的大军里面。但是,期货市场的发展来看,这么些年大家对期货的认知可能都会存在一些误区,对于我们资管也一样,我们会认为期货资管这个牌照应该是处在一个观察期的牌照,资管新规出来以后,我们最关心的投资范围里面,我不是和大家比惨,我觉得很奇怪的一点,作为期货公司来讲,对期货资管来讲,我们面对的就是一个衍生品的市场,我们的投资范围里面却是非常明确的规定,我们的资管不能做场外衍生品,我们也做了很大力的申辩,也许后面有一些新的变化,但是目前新规出来以后是明确的,我们不能投非标,我们也做不了场外衍生品。

我们为什么觉得这个投资范围非常重要,实际上期货公司它的基础来源于现货的风险管理的需求,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经纪业务上,我认为期货市场的作用是没有彻底发挥出来的,如何服务到实体经济,如何能管理或者是帮助到企业做好这风险管理方面的一些需求包括一些融资的需求,我们资管其实应该发挥它应有的一些作用,但实际上如果把我的场外,现在回归的本源是什么?是希望能够结合的本源,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现在这样的本源。现在资管回归本源对于我们来讲,就只是回归到交易。这也就是说我给了你一张牌照,凭本事,凭什么本事?凭交易的本事。

我们一直认为期货资管的牌照还处在监管不放心的阶段,可以定义为“观察期”的牌照。但是我们还是得发展,我们毕竟在这个行业里面,我们必须要去做这样的事情。

我们下面讲一下,公司今后做什么呢?我们从本源的角度,我们更熟悉商品,更加贴近实体,从商品的角度可能首先要利用好自己研究的能力,大力去建立自己的CTA相关的交易的能力,这里面包括了一些宏观的,包括了一些技术分析团队的建立,然后做出客户比较欢迎的产品线,这是我们的本源。

因为它是一个资管的牌照,所以我们后期也会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状态下面的一些,比如说跟期权相关的,跟股票多头相关的产品线,因为这样的话有更丰富的产品线能使我们的资管慢慢的从它的收益,从规模做出一定的质量来,最后形成对我们整个期货行业里面的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我们现在朝这方面做这样的努力。

虽然目前《新规》出来以后,大家都在讨论,但是实际上我觉得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对于这个行业来讲,我们有时候跟监管去交流去沟通,我们不是在乎说《新规》是怎么样的规定,因为大家都知道今后合规肯定是一个底线,这是一个高压线你是不能碰的。我们其实很想呼吁的就是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其实对于我们期货资管来讲并没有,我们要努力,这个可能是我们目前面对监管的一个态度。我们后期也是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其实这些年,从2015年到现在市场的波动那么大,P2P也好,包括券商股票的质押,还有结构化产品的爆雷,也许期货资管的体量太小了,起不到一个特别震撼的影响力,但实际上大家有没有观察到我们这里风平浪静,我们以前做结构化产品的时候,期货从来没有出现过集中性的爆雷,银行优先受到了损伤,追不回来钱的现象。

从商品的角度有一个供货方和一个需求方,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商品现货市场在那里,价格围绕价值在波动,我认为这是非常健康的市场。

但是,实际上也许是一些媒体的误导或者是大家的宣传,我们其实在整个宣传或者在投资人,老百姓的理解当中,我觉得很多时候期货市场包括期货的产品是被妖魔化的,实际上我们这些年看下来,期货产品风险处置的能力,产品的曲线,都还是非常平稳的,我们大家看到权益类私募2015年一阵风,一大波权益类的产品,再过了一波行情之后这些公司可能就不见了。

我们在CTA确实有一些比较好的投顾,我们这些年下来也有团队的培养,慢慢做出自己的特色,刚刚大家提到的银行、私募都会碰到这样的困局,我们也会碰到,因为都要抱银行大腿,柴米油盐总归需要这样的原材料,钱要从银行里面出来。

目前来看,还是要回归到交易或者说风险管理的一些本源,我们能做出自己的一些特色,然后度过这样一段过渡期,或者等待着资管行业或者监管的环境有一些新的变化,我们目前的好处是这样的,虽然体量不大,但是期货公司普遍有这方面的意愿,毕竟是一家金融机构,作为新兴的业务,我们完全有这样的耐心和坚持,能让我们自己的团队慢慢从建立到渡过生存期,到最后的发展,还是我前面提到的,最后能成为整个期货行业里面的一个比较好利润增长点。这是我对资管新规之后,我对期货资管包括它以前的发展到后期我们的一些理解。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林总,是非常真诚的分享。

我简单总结一下刚才的答案,尽管金融行业在《新规》带来的压力很大,但是每一位对所在的行业充满着信心,我相信资管新规,今天汪总说了从长远来看,对每个行业都是带来的利好,我们在每个子行业都能作出自己的贡献和特色,在《新规》的引导之下化茧蝶变。

谢谢大家!

(根据现场发言整理)

声明:本文仅代表嘉宾观点。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注:本文经牛钱网采编,并已标注来源,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添加牛钱网公微:niumoney_com,获得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如果您对牛钱网有意见和建议请发邮件至:

niumoney@163.com,并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

全国服务热线:0551-63423017

工作时间: 08:30-17:00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2015 niumoney.com 牛乾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合肥牛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沪ICP备15020862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22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皖) 字第0048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皖B2-2018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