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资讯
作为一个纯纯的技术派交易者,我不知道有没有资格做分享。现在的资金博弈非常强烈,特别是疫情之后,进入了宏观交易时代,别说技术很难了,连基本面都做不好,我也听说一些耳熟能详的大佬退出了交易市场,原因是宏观带来的波动太大了,大资金进去容易被盯上,扛不住。
其实不管什么市场,遵循的原则是不变的——风向哲学,追风者行为学。
你要说现在宏观市场很怪诞,其实只是提高了市场的波动,如果我们不去把波动中的毛刺看成是趋势,就不会出现问题,当然很多毛刺都是非常锋利的,可能维持的时间也较长,无法去无视它。
对于这样的市场,我有几个建议,不知道大家认不认可。
大波动时代怎么面对
一个是别改变你的交易方式,很多做基本面或者技术的朋友开始研究宏观,进入宏观交易的领域,改变交易方式是不值得的,信仰一旦改变,你走的交易之路方向和风景都改变了,面临的一切变化未必适合你的性格和思维模式。
另一个就是降低对波动的敏感性。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的单个品种出现了两个特点,其一是容易出现假突破,特别是日内,上下刷,其二是对于跟踪标的而言,品种变得更自由了,也就是讲,之前对于某个跟踪标的,比如外盘、相关龙头品种、股指,相关性较高,相关性的持续性较强,现在好了,自己玩,想跟哪个标的就跟哪个,只要名正言顺,最终怎么都有道理了。
别去瞎猜原因,所有的道理都在资金面那里,尊重盘面是首要的。没有所谓的纠偏,因为偏离你扛不住;别去做日内,因为你做不到极致的刷单;谨慎面对突破和破位,那里都是技术韭菜的铡刀口。
第三,技术分析的有机化。我觉得这是技术分析面对当前市场最需要做的变革,想想怎么去面对高波动的市场,怎么处理短期发脾气不讲理,中长期讲道理还容易变卦。
有机是非常困难的,一边尊重系统,一边增加柔性管理,尊重原理原则的同时,又要增加很多合理的“差不多”,这些差不多怎么才能确定是对自己有利的呢?我觉得关键是这些柔性都是建立在高胜率的基础上的,说白了,方向是对的,怎么折腾都赚钱,折腾是一种盘感,是很长时间交易的经验融入了交易的血液中,是条件反射,也是应激反应,往往一瞬间蹦出来,是有利的。
不说那么玄学了,说说我对交易的三个中心思想:1,做一个交易的“全知者”;2,共振里找到资金确定的方向;3,确定每个策略的盈亏比,画线预警等待。
交易“全知者”
什么意思呢?我对自己的要求是,知道市场在发生什么,资金想干嘛,遇到什么阻碍了,怎么处理的,什么时候会有好的机会。
一个交易高手一定是对市场非常的了解的,我个人对宏观甚至板块的基本面都了解,可能对交易没什么太大的帮助,但这是一个建立良好认知的过程,会给我的交易带来一些思路。
做基本面的朋友一定要对某些熟悉的品种,达到超越绝大多数人的认知才行,能解释这个品种过去10年每个波段的故事,知道当下是什么情况,未来大方向是什么。这就是对某个品种的“全知”。
技术派呢?我觉得不是什么K线分析的表现,而是资金的行为理解。比如油脂在炒作什么,什么时候跟着原油启动了,什么时候三大油脂共振,分化的原因及表现,是否表现在价差和持仓量上了,缺口的有效性……
我要求自己能解释熟悉品种的每个周线波段演绎的原因和特点,基本面要求不多,主要是共振表现、力度、结构,这些都是资金意愿的表现,我们做交易,哪怕只是裸K分析的大神,不都是通过这些去寻找资金的痕迹吗?
跟着胜的一方摇旗呐喊,比他们更早撤退,这就是资金跟随交易法,不是价值交易法,所以我觉得千万别想太多了,特别是自己幻想很多可能性,各种阴谋论,别去跟踪什么有可能,而是跟踪暴露的痕迹,而且是痕迹和盘面共振,光有痕迹也是白扯。
共振提高胜率
我在牛钱的分享中看到过一个观点:共振不能提高胜率,因为数据源头没有改变,怎么整理,非随机性都没有提高。
这个观点很绝啊,对这句话我思考了好几天,我觉得没有问题,但我的共振系统确实给我提供了更高的胜率,这怎么解释呢?
我觉得问题出在数据源头这一块,比如我分析一个品种的K 线,周线走强,日线走强,我再做多,看似很有道理,其实数据源头都是品种的价格,没有改变,所以即使周期共振了,胜率也没有提高。
如果我看的是不同的板块不同的品种呢?它们的价格数据源头就不一样了,同一周期共振,胜率就能提高。
前者是自己证明自己,后者是相互支撑验证,是不一样的。
我的共振有个基础,就是市场开始交易一个新的概念,比如美国降息,比如国内利好政策,市场有了反应,行情能不能持续呢?这些可能脱离了技术分析,但对于这个判断不需要研究很深入,知道就行了。
我会观察国内外对某个信息的反应,内外盘、板块有没有共振,共振有没有轮动。观察共振的交易者有很多,但是往往没有去观察共振效果,比如我有自己的共振数值,内外盘各个品种都是有比重的,数值达到多少才能算共振强势、中性、弱势,方向上以形态为判断依据。
共振形成后,我会找形态上最好的品种进行跟踪,但是波动过大,供需不稳定的品种我并不会操作,黑色、油粕、烯烃、聚酯、铜铝,其他几乎不碰。
也就是讲啊,消息给了我一个机会的预警,共振给我提供了安全的交易时间段,在安全时间的胶囊里,我使用形态进行操作,安全胶囊给我胜率,形态分析给我执行标准。
盈亏比交易
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但是据我所知很多人是先有介入信号,再算盈亏比的,我是先有盈亏比,再等介入信号。
目标价以前期超跌前的小高位或者趋势线确定的,止损就是相对的低点,这样就形成了中间盈亏平衡线,我只在价格低于线的时候介入,这个线设为预警线,手机上也设置,达到会报警,达不到我就干别的事情。
一开始总是盯着盘,不看难受,后来慢慢习惯了,因为交易要学会取舍,取精益求精的时机,舍盯盘画线的钻研。
在时机明确的时候,形态完整走完的可能性是比较高的,这是形态及结构分析的基础,如果技术上没有择时,一切琢磨钻研都是接近五五开的。
曾几何时,我也是盯着分时图、K线拼命复盘研究,总想挖出点秘诀,顺势的时候大赚特赚,转向就是趋势交易者原形毕露的时候,亏到信仰崩塌。正所谓牛市股神熊市鳖孙,我是不是把精力投错了地方呢?所以我开始转为择时交易者。
当然每个人的方法不一样,市场里也有一些裸K高手之类的,为了不误导大家,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我的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