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今年政策性库存小麦首拍全部成交

下一篇

飙涨5.09%!03合约欲夯实W底?

分享

风险管理行业仍有巨大提升空间

2023-01-12 08:51:56    期货日报    张田苗
“欢迎关注牛钱网官微(niumoney_com),我们将每日为您提供专业及时、有价值的信息及交易服务。”

开拓提升产业服务

近年来,随着业务的逐渐成熟、公司实力增强,风险管理公司的专业价值开始得到多领域的认可,服务覆盖的广度逐步扩大,对产业服务的深度也大幅增强。风险管理公司的产业客户所在地已经慢慢从江浙沪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往二、三线城市扩散。越来越多的产业企业接受了风险管理公司业务,并实现了双方的深度合作,通过更丰富的升级产品管理生产经营中的风险。

“以场外业务为例,初期行业公司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帮助企业理解期权的概念,了解场外期权的风险管理功能,产品设计上尽量用简单的期权结构满足客户基本的风险管理需求。”上海际丰投资总经理王敏楠提到,随着客户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对风险管理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全国经济体量和当前产业使用衍生品的水平来看,风险管理公司业务覆盖的范围和效果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有行业人士提出,近年来风险管理公司在衍生品方面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大家对风险管理公司的重视也与日俱增,但行业现行的机制以及现货市场领域的基础设施却没有“跟上”。从对风险管理公司的考核制度、准入、监管方式以及众多社会媒体关注角度来看,行业内外对风险管理服务和行业公司本身的认知也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产业服务根基

从风险管理公司的角度看,多位行业人士认为,要进一步提升产业服务效果和服务覆盖范围,也需要行业长期持续的体系建设。未来,风险管理行业将是以人才为基础的智慧密集型和以资金为基础的资源密集型的综合体。其中,合规风控运营建设和充裕资金是保障,人力资源建设是核心。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当前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人才储备。”王敏楠提到,现阶段,行业衍生品模型开发、风险对冲的交易员、了解客户需求的产品经理以及风险管理等相关人才都相对缺乏,市场需求与当前整个行业的人才储备仍有较大差距。

方顿物产相关负责人也提到,在业务探索发展过程中,行业尚没有形成较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近几年行业人才培养、积淀远不及市场需求增长速度,行业内综合性专业人才一直都处于缺乏状态。而且,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包括头部公司在内的不少风险管理公司都遭遇了团队人才流失。与初期人才大多仍在行业公司之间流动的情况不同,近两年行业培养的部分骨干人才开始流向了期现贸易商、投资机构、券商等。

“其实,现在很多风险管理公司内部考核和薪酬机制都没有优势。”有行业人士介绍说,大部分公司绩效以留存利润为分配基础,但在业务同等盈利率的情况下,风险管理公司更高的资金合规成本就会消耗相当一部分盈利额。一些贸易公司、投资机构对相关团队的专业技能要求相似,且没有监管要求,可发挥的自由空间更大,创新和发展的速度较快,薪酬机制也更灵活,公司利润更高,对风险管理公司行业人才的吸引力确实越来越强。

综合来看,风险管理公司行业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留存生态,专业人才短缺、后备力量不足的问题将一直影响行业公司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如留住和吸引人才,尤其是跨领域人才,已经成为行业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完善内部制度体系,重塑行业发展优势

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风险管理公司“出身”金融领域,企业的管理、内控制度相对更健全,在企业治理规范和合规风险防范上有一定优势,但相比于很多纯粹以营利为目的的私募和期现贸易商等,大部分风险管理公司在产业资源尤其是现货渠道方面基础并不够坚实。

随着行业的发展,国内监管对风险管理业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涵盖了岗位配置、资讯系统、内控制度、反洗钱、业务申报机制、公司流动性管理等方面,但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对行业业务进行明确支持,风险管理公司在金融领域没有合理的“同业地位”,在同一市场相同性质的业务竞争中也会面对因更多规则、检查降低了业务灵活性,在局部市场缺乏优势。

“风险管理公司在服务实体方面较大的优势是能更准确掌握大宗商品属性,可以灵活操作现货并且合理使用金融工具对冲风险。但是近年来由于现货贸易业务风险事件偶有发生,一些行业公司因此逐渐收紧相关业务,甚至退出了非标单现货业务,行业公司反而丧失了原先的优势。”光大光子总经理马永波介绍说。

在内部管理方面,王敏楠表示,支持业务相关需求的资讯系统,除了要支援前中后台的业务,也要关注监管要求的规则,给目前业务运行的公司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此外,有行业人士向记者反映,自行业试点至今,很多风险管理公司的内控制度以及考核指标都由母公司期货公司指定,延续了期货公司的内部机制。但由于期货公司的传统经纪业务模式与风险管理公司服务产业客户中产生的大宗商品实物交易及衍生品交易有本质的区别,很多制度、机制其实并不贴近风险管理公司的业务环境。同时,风险管理公司与母公司期货公司之间缺乏自下而上的有效沟通途径,母公司对相关业务风险理解不够充分,也会限制风险管理公司业务的高效开展,甚至因内部沟通不畅而导致业务推进缓慢。

改善期现业务环境,协同惠及实体产业

作为金融行业中服务实体经济最前端的群体,风险管理公司围绕产业服务的业务尤其是期现业务和做市业务资本消耗较大,但在整个金融行业,由于风险管理公司发展历程短,整体盈利额、资本实力、信誉等均不及券商等其他大型金融机构,获得银行支持的力度很小。

“行业公司现阶段多数流动资金都是由股东提供,部分公司具有一定规模的银行授信,但相比其他金融机构,除了少数头部公司,当前风险管理公司资金、资本实力上普遍较弱。”马永波提到。近年来浦发、兴业等银行已逐步开展标单质押业务,交易所场外平台也在逐步引入银行资源,风险管理公司虽然在现货业务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是资金上相比其他金融机构处于劣势。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中期协发布公告表示完成了2022年期货风险管理公司会员信用信息报告(简称信用信息报告)编制工作。多数行业人士认为,这将有助于风险管理公司未来在资金和业务授信方面“开源”,帮助行业打破资金瓶颈。“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和促进风险管理公司行业信用提升,有利于增强银行等机构为风险管理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客户选择风险管理公司为其提供服务的信心。”国网英大风险管理(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旸婷表示。

除了资金实力限制,近年来个别风险事件也对风险管理公司的产业服务尤其是场外业务和期现业务服务形成了影响。行业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产业服务发展面对的最大风险隐患就是合作方的信用风险。“但这并不单是风险管理行业要面对的问题,而是整个实体经济领域要解决的问题。”有现货领域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市场对仓储行业的信心都因去年发生的仓储风险事件受到了影响,包括贸易企业、风险管理公司、银行等在内的多方主体对相关业务的意愿都大幅降低。

其实,风险管理公司试点业务中,期现业务是最直接服务实体客户的方式,不仅是风险管理公司与产业客户建立相互认知的最便捷路径,也是将风险管理公司其他衍生品业务引入现货市场的基础业务。而从风险管理行业数据来看,去年下半年以来,期现相关业务体量已经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收缩。有行业人士担忧,风险管理公司相关业务管控进一步收紧,业务门槛大幅提高,甚至业务布局领域进行大调整,“砍掉”部分现货业务。这些都会造成现货相关业务开展难度持续增加,行业逐渐积累的人才团队也可能在未来会因此流失。

“解决该问题的核心还在于规范现货市场建设。”方顿物产相关负责人表示,现阶段现货市场领域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行业信用风险的动态评估和监控存在一定难度,这造成了行业面临客户违约风险,影响到业务公司风控能力及资金支持。如果现货贸易领域实现规范发展,期货公司及股东也会更愿意鼓励风险管理公司下沉市场,行业人才也有用武之地。

方顿物产相关负责人提到,解决现货市场的问题可以从立法和发展科技手段两个方面入手。规章制度和立法方面,可以提高仓储物流企业的违法成本,建立权责对等、奖罚分明的权责体系,进一步明确权责归属。同时,深入信义文化教育,推动信用体系的重塑。科技手段是指仓储物流信息数据的建设,通过电子化保证货权的清晰和动态监控、仓单的唯一性和权威性。电子化精细管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库管人员的工作量和出错率,对于降低信用风险也可以进行事前预警。

同时,也有行业人士建议风险管理公司可以考虑合力介入仓储物流领域。集中行业力量逐步建立行业公司控股的仓储设施,加快融入信息技术,增强行业公司对于货权、物流的管控能力。

目前,很多行业公司都在围绕产业客户需求进一步梳理期现业务模式,增强投研服务能力,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和风控水平。同时,积极引导客户主动利用场外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持续开展投资者教育,提升产业客户对风险管理、场外衍生品的认识与理解。对于外部,风险管理公司也积极主动参与交易所场外市场建设,拓宽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风险分散与对冲渠道,通过加强跨界融合,与银行、保险公司、券商等金融机构以及大型产业客户等建立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共同推进风险管理业务发展。?

对于未来,行业人士也希望监管机构能加大风险管理公司利用衍生品服务实体经济优秀案例宣传推广力度,引导市场尤其是政府组织、媒体舆论对风险管理有正确认识。如果行业在资金、体制、舆论、法律环境等多方面能够得到更多支持,更好、更快地成长起来,就能更多地惠及实体产业链上各主体。

(注:本文经牛钱网采编,并已标注来源,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添加牛钱网公微:niumoney_com,获得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如果您对牛钱网有意见和建议请发邮件至:

niumoney@163.com,并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的工作人员会尽快与您联系!

全国服务热线:0551-63423017

工作时间: 08:30-17:00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2015 niumoney.com 牛乾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合肥牛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CP备案:沪ICP备15020862号-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0225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皖) 字第0048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皖B2-20180032